原标题为让荒漠变绿洲接力治沙18年不变的情怀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居祖国西北边陲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三大沙漠在此交汇每年春天这里就成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沙尘天气的策源地
面对阿拉善恶劣的生态环境从2001年开始内蒙古阿拉善军分区多位主官坚持带领军民在此种树植绿退漠治沙在退休之后仍然不离植树一线18年来植树16万亩谱写了一曲茫茫大漠中的“绿色赞歌”
4月的腾格里大漠黄沙阵风猎猎一场春雨让沙漠东缘多了点点生机苍茫寥廓的阿拉善戈壁沉积了半年的冻土开始慢慢消融
4月11日清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青年世纪林旌旗招展内蒙古阿拉善军分区多位主官带着官兵们直插腾格里沙漠东缘开始了每年一度的植树大会战“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的标语横幅格外醒目驻地党政军警民近千人齐上阵挖坑栽树培土浇水个个使出浑身力气干得热火朝天与共和国同龄的黄高成将军蹲在沙坡上扶着幼小的梭梭树苗旁边的战友用手推抚着沙土李旦生张新华李德海王永华每人负责一片生态林就像当年在练兵场一样亲力亲为来回奔忙
祖国西北边陲的阿拉善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漠戈壁广为覆盖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在此交汇每年都会成为首都北京沙尘天气的源头驻守在这里的阿拉善军分区的4任主官3任司令员1任政委退休后不回大城市自己脱了绿军装却誓让大漠披绿装自愿组成“治沙搭档”接力治沙18年打造出16万亩绿色屏障
“治沙司令”卸甲又上马
“带头植树治沙的是司令员李旦生”植树现场李司令是大家提及最多的人
阿拉善军分区政委张学增介绍李旦生司令的治沙植树工作始于本世纪初
2001年阿拉善军民就打响了“保卫母亲河”“保卫首都蓝天”两大保卫战当年时任阿拉善军分区司令员李旦生带领官兵率先投入到“绿化大沙漠遏制沙尘暴”的生态阻击战中他要在沙漠边缘植起一道“绿色长城”以阻止日益向北京侵蚀漫延的黄沙2004年12月家在北京的李旦生退休了可治沙的计划没完成他说“沙子缠腿我拔不出来呀”于是李司令毅然留下成为卸甲又上马的“治沙司令”
“李司令员治沙植绿有股子拼命劲儿是豁出命也要干成事的人从退休那天起他一连几个月吃住在沙漠上每天都拄着棍子扛着锄头与大家一起干”参与植树十几年的一位志愿者介绍说植树的时候因为距离太远大伙不愿意为了一顿饭而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中午在沙漠里将就吃一口填饱肚子就行有次午餐时李司令和乡亲们拿出了自己带的干粮在沙丘上席地而坐吃起了午饭沙漠里没有遮挡物突然起风李司令和大伙一样只能干粮就着沙子往下咽也是那次植树收工时大家发现李司令不见了大家急忙四下寻找最后在一处不起眼的沙窝坑里找到了李司令原来他干了一天活靠到沙地坑壁睡着了头上身上脸上滚满了沙土大家谁也没说话不少人当场就心疼得哭了……
这种拼命劲儿让李旦生这位“治沙司令”在植树治沙的战场上“初战告捷”几年过去李旦生带领大家种上了成片的梭梭花棒沙棘红柳等10多种适宜在沙漠上生存的灌木李司令所种起的“青年世纪林”很快就达到了5000亩
2008年12月军分区司令员张新华退休了他说“李司令退休治沙我这个张司令也不能当逃兵啊”他脱下军装又披挂上阵每年春季植树他带着爱人从呼和浩特市赶来用工资买树苗雇义工植树半年不回家2012年4月已退休3年的内蒙古军区原司令员黄高成被阿拉善军分区两位退休司令员顽强治沙的精神所打动也义无反顾地带着老伴加入治沙队伍2016年5月军分区司令员李德海退休了一句“算我一个”便把根留在了沙漠上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容器种植法捆绑固定法滴水浇灌法围栏封育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苗方法确保了沙漠幼苗60%的成活率2017年军分区政委王永华退休了对他来说治沙是老本行更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治沙植绿的事业
于是他们接力不丢棒向沙漠冲刺
沙漠地图上建造精神家园
山野寂寞沙漠里的道路崎岖而蜿蜒路是通往沙漠中的一个植树地点的车上的李旦生和另外4个老兵因住在沙漠外去一次植树地最近的也得50多公里远的则七八十公里这段路他们少的跑了三五年多的则跑了十几年每年的秋夏两季几乎天天都要这样跑
在这些退休老兵看来我国的沙漠戈壁地区很多治沙播绿必须是万众一心要用自己的治沙行为唤来更多的治沙行动期盼北京天更蓝黄河水变清
退休的5位老兵平均兵龄48年他们的家住在北京呼和浩特等大城市而家中都有一张沙漠地图家里老伴和孩子都知道沙漠的地理位置和那一抹抹逐年增长的“老兵绿”每年每个家庭都有治沙亲友团来到大漠与老兵们一起与风沙抗争2016年春末夏初正是治沙植绿最忙的季节老兵们请来10多位生态专家调研治沙方法这时的李德海司令员突然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第三天还没等他走出大沙漠又收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这个硬汉子泪流满面向着家乡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个躬15天的植树大会战他一直在生态基地现场指挥会战结束后他独自来到苗圃基地用手机放着国歌自己一个人升了一次国旗因为这是母亲生前最想看到却没能看到的情景
老兵们用精神传承用科技提速用蓝图感召打造更美好的精神家园他们先后募集5000万元公益资金用于生态建设18年来先后建成了“中国上市公司生态林”“北京‘八一’同学生态林”“深圳通信卫星林”“边防军民生态林”等多个共建基地
“治沙英雄”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治沙植绿
与树苗一起逐年增长的是这些司令员政委的白发他们平均年龄已达66岁年龄最长的黄高成司令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年龄最小的李德海司令也将年逾花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们立下目标第一建党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20万亩第二建军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30万亩第三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生态公益林40万亩
1968年入党的黄高成司令员党龄最长在国外留学的子女曾邀请他到国外去旅游观光他没去因为想在阿拉善生态林中过一次党员生日在去年阿拉善军分区的主题党日上黄司令感慨地讲道“虽然在阿拉善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要难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荒漠终究有一天会变成片片绿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沙漠英雄”治沙植绿带动了更多人如今阿拉善社会各方已自发成立了上百支植树治沙绿色志愿服务队有百余家金融企业上市公司近万员工来到大漠接受沙漠植绿的洗礼驻地26万军民投入到植树会战中随着社会各界的人力参与资金投入越来越多的沙漠变成了铺满花棒梭梭的灌木林看着今年植树的成果李旦生司令高兴地说“20万亩的目标我们很可能今年之内就能完成30万亩的目标我们也有信心提前完成”
“尽管几万亩的生态建设与十几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绿洲终有一天会让荒漠停步”站在“青年世纪林”的植树现场张新华司令指着远方的沙漠告诉记者“总有一天那里也会变得像这里一样郁郁葱葱”
徐博荣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 2019年05月05日 06 版
责任编辑田易轩